-
【2022年天宁区招商】天宁区 1-2 月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现代产业支撑经济基本盘
天宁区 1-2 月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现代产业支撑经济基本盘 今年 1-2 月,常州市天宁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29529 万元,同比增收 1829 万元,增长 1.43%,实现首季财政收入平稳开局。其中,税收收入完成 120545 万元,同比增长 0.93%;非税收入完成 8984 万元,增长 8.7%,税收占比达 93.06%,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天宁区作为常州中心城区,近年来聚焦 “3+3” 现代产业体系,即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文化创意、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大健康、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税收数据显示,现代服务业对财政的贡献显著,金融业税收同比增长 5.2%,商务服务业增长 8.9%,反映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某股份制银行常州分行负责人表示,天宁区金融集聚区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 120 余家,2021 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超 80 亿元,成为全市金融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天宁区财政部门强化税源管控,建立重点企业税收监测机制,对纳税前 100 强企业实行 “一户一策” 跟踪服务。同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22 年 1-2 月为中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房产税等税费超 3000 万元,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数据显示,全区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 12%,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 18%,为财政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显示,天宁区 2021 年 GDP 突破 1000 亿元,现代服务业占比超 60%。此次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得益于区域经济的韧性。例如,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依托紫荆公园影视基地,吸引 20 余家影视制作企业落户,2021 年实现营收增长 25%;智能制造领域,推动传统纺织企业智能化改造,某纺织集团通过引入数字化生产线,产值同比增长 15%,税收贡献提升 12%。
2022-04-01
-
【2022年常州招商】常州市工业经济开局平稳 新能源产业成增长引擎
常州市工业经济开局平稳 新能源产业成增长引擎 一、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态势 2022 年 1-2 月,常州市工业经济延续了上一年四季度以来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就地过年” 政策对供需两端形成有效拉动,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累计增长 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3 个百分点,增幅位居苏南地区第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16%,展现出较强的增长动力。 二、新能源产业产能释放 溧阳、金坛等地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能进一步释放,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常州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吸引了一批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落户。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生产线,大幅提高了产品产量和质量,订单量同比增长显著。 三、工业经济发展支撑因素 常州市工业经济的平稳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包括减税降费、融资支持、技术创新补贴等,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企业活力。另一方面,全市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此外,“就地过年” 政策的实施,减少了人员流动,保障了企业生产的连续性,确保了供应链的稳定。 四、未来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常州市将继续聚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完善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通过一系列举措,常州市有望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取得更好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022-04-01
-
【2022年溧阳市招商】溧阳市 1-2 月财政收入增长 8.29% 重大项目驱动高质量发展
溧阳市 1-2 月财政收入增长 8.29% 重大项目驱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 1-2 月,溧阳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90425 万元,同比增收 14570 万元,增长 8.29%,完成年初预算的 20.2%,税收占比 92.8%,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其中,税收收入 176708 万元,增长 8.14%;非税收入 13717 万元,增长 10.14%,收入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溧阳市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得益于重大项目的持续投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南京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溧阳近年来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引进了宁德时代溧阳基地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前 2 个月,新能源产业税收同比增长 22%,成为财政增收的主要引擎。此外,溧阳高新区作为省级高新区,2021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 1500 亿元,贡献了全市 40% 的税收收入,园区内某动力电池企业单月纳税超 5000 万元,彰显了产业集群的强大实力。 在税收征管方面,溧阳市推行 “智慧税务” 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潜在税源,开展精准服务。2022 年 1-2 月,通过风险评估入库税款超 2000 万元,同时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为企业减免税款超 1 亿元,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数据显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 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 48%。 参考资料显示,溧阳 2021 年 GDP 突破 1200 亿元,增速位列常州各辖市第一。此次财政收入高增长,与区域重大战略推进密切相关。例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溧阳积极对接南京、杭州等城市,2021 年引进长三角地区项目占比超 60%;在 “双碳” 目标下,依托天目湖生态优势,发展光伏、储能等绿色产业,前 2 个月绿色产业投资增长 35%,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2-04-01
-
【2022年常州招商】常州市天宁区 1-2 月重点项目推进有力 “532” 战略加速落地
常州市天宁区 1-2 月重点项目推进有力 “532” 战略加速落地 一、战略定位与项目布局 今年以来,常州市天宁区聚焦 “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 战略定位,牢固树立 “以项目论能力、以项目论水平、以项目论作风、以项目论英雄” 的鲜明导向,全力推进 “532” 发展战略落地落实,掀起项目建设热潮。2022 年,天宁区列入省重大项目 4 个,总投资 135.3 亿元,年计划投资 15 亿元,1-2 月完成投资 1.6 亿元,占计划的 10.7%,项目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二、省重大项目进展 天宁区的 4 个省重大项目涵盖了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领域。例如,某新兴产业项目聚焦智能制造,引进先进生产线,将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基础设施项目致力于提升城市交通网络,改善居民出行条件。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天宁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城市功能,为 “三新经济” 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项目推进机制与举措 为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天宁区建立了高效的推进机制。成立专门的项目服务专班,为项目提供从审批到建设的全流程服务,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用工等难题。同时,强化考核督导,将项目建设成效纳入绩效考核,激发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开展 “项目攻坚月” 等活动,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四、战略意义与未来目标 “532” 发展战略是天宁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引,重大项目作为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其顺利推进对于天宁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关键意义。未来,天宁区将继续加大项目招引和建设力度,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地,为打造 “强富美高” 新天宁奠定坚实基础。
2022-03-22
-
【2022年溧阳市招商】溧阳 "四个强化" 守护天目湖水源地 跨区域联治构建生态保护新格局
溧阳 "四个强化" 守护天目湖水源地 跨区域联治构建生态保护新格局 溧阳市以 "文旅融合巩固突破年" 为契机,聚焦天目湖水源地保护,通过 "四个强化" 举措,构建 "政府主导、区域协同、科技支撑、全民参与" 的生态保护体系,为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一、强化区域合作:跨省联动共保联治 溧阳市与安徽郎溪县、广德市建立跨界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联合制定《跨界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工作制度》,明确水质监测数据共享、联合执法、应急处置等合作事项。2021 年,三地联合开展太湖流域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跨界污染案件 5 起,关停整治 "散乱污" 企业 32 家,跨界断面水质达标率提升至 95%。 在生态补偿方面,探索建立 "水质 — 资金" 挂钩机制,对年度水质达标且优于考核要求的地区,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2021 年,溧阳市因天目湖水质持续改善,获得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专项奖励资金 300 万元。 二、强化资金保障:财政杠杆撬动生态投入 溧阳市财政设立天目湖水源地保护专项资金,2022 年预算达 1.2 亿元,较上年增长 20%。资金主要用于生态湿地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智能监测系统建设等领域。例如,投资 3000 万元实施的天目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新增湿地面积 200 公顷,水质净化能力提升 15%。 同时,创新生态保护融资模式,发行全省首单 "绿色生态债券"5 亿元,用于天目湖流域生态治理项目。债券资金重点支持智能水质监测网络建设,建成覆盖全流域的 50 个监测站点,实现水质数据实时传输和预警,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 15 分钟。 三、强化科技赋能:智慧监管提升治理效能 引入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构建 "空天地一体化" 监测体系。2021 年,通过卫星遥感发现并整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23 处,无人机巡查里程达 5000 公里,及时处置水面漂浮物清理等突发情况 18 起。 在农业污染治理方面,推广 "生态拦截沟渠 + 人工湿地" 模式,在天目湖上游建成生态沟渠 50 公里,年拦截农田面源污染负荷 30 吨。同时,试点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兑换" 机制,设立回收点 120 个,2021 年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 21 吨,回收率达 85%。
2022-03-15
-
【2022年金坛区招商】金坛区全力打造全国动力电池产业新高地
金坛区全力打造全国动力电池产业新高地 一、项目集中开工与签约盛况 2022 年,常州市金坛区项目建设和招引迎来高光时刻,10 个总投资达 259.4 亿元的重点项目集中开工,12 个总投资达 86.3 亿元的项目集中签约。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质量高、分量重,其中超百亿元、超 50 亿元、超 20 亿元项目各 1 个,超 10 亿元项目 3 个,涵盖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和科创平台等多个产业领域,展现了金坛区在产业布局上的前瞻性和战略性。 二、重大项目引领产业升级 在集中开工的项目中,中航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和恩捷动力汽车锂电池隔膜 2 个项目被列为今年江苏省重大项目。中航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将提升我国动力电池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恩捷动力汽车锂电池隔膜项目则专注于锂电池隔膜的生产,隔膜作为锂电池的关键材料,其产能和质量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两个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完善金坛区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产业高地建设的支撑与展望 金坛区此次集中开工和签约的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大,而且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为打造全国动力电池产业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金坛区将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未来,金坛区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动力电池产业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新高地,成为常州乃至江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22-02-22
-
【2022年常州招商】常州市服务业五项指标增速苏南第一 成为经济增长压舱石
常州市服务业五项指标增速苏南第一 成为经济增长压舱石 一、服务业经济总体增长态势 2021 年以来,常州市服务业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多项指标增幅位列苏南第一,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 “压舱石”。2021 年,常州市服务业增加值 4198.9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 8.8%,增速列苏南第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体现了其在稳定经济大盘中的重要作用。 二、规上服务业企业发展成效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是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2021 年,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147.7 亿元,增长 32.1%,增速列苏南第一。以常州悦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服务业企业与千余家规上小微服务业企业共同发力,带动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效益提升显著。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反映了常州市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三、服务业增长的动力分析 常州市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全市经济的稳定复苏和政策的有力支持。政府部门通过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同时,全市积极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此外,消费市场的逐步恢复也带动了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餐饮、旅游、零售等行业稳步回升。 四、未来发展展望 服务业在常州市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未来,全市将继续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态,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促进服务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通过一系列举措,常州市将进一步巩固服务业在苏南的领先地位,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022-02-18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